git软件的使用

从GitHub向本地down文件 方法一: 步骤1:获取GitHub中的代码仓库的SSH 步骤2:在本地打开一个文件夹,点击右键,选择Git Bash Here 步骤3:在指令中输入:”git clone ‘代码仓库的SSH地址’“命令行,达到100%,下载成功。 如: git clone git@github.com:book666/book1.git 方法二: 步骤1:在本地一个文件夹, 点击右键,打开Git Gui,点击Clone Existing Repository 步骤2:输入Source Location 和 Target Directory,点击ok; Source Location 形如: https://github.com/abc/cde.git 或 git@github.com:abc/cde.git Target Directory 形如: cde 注意:Target Directory选则的文件夹是未创建的,工具会自动创建。直接输入”abc”,则在本地当前文件夹下创建”abc”目录。 使用git GUI进行Push操作 步骤1:修改属性配置-改为utf-8. 在图形窗口 (Git Gui) , 选择 Edit–>Options, 在里面修改。 步骤2:选择中下部的按钮”Rescan”, 然后选择”Stage Changed”, 然后选择”Commit”, 然后选择”Push”, ok。 如果使用git过程中出现 “please tell… Continue reading git软件的使用

Published
Categorized as 技术 Tagged

自己写内核–编译内核

在ubuntu下面: 写代码boot.asm ● 编译:nasm -f elf boot.asm -o boot.o 如果没有nasm,则安装它 apt install nasm -y 。 写代码kernel.c ● 编译:gcc -m32 -c -o kernel.o kernel.c 写代码link.ld ● 用ld命令链接目标文件boot.o和kernel.o,指明使用链接脚本link.ld: ld -T link.ld -m elf_i386 -nostdlib boot.o kernel.o -o mykernel 运行上面命令后,会生成我们要启动的真正的内核mykernel,这个mykernel满足GRUB启动规范。 ● 如何将文件弄到模拟环境中呢:在 ubuntu 中将 mykernel 文件 ftp 到一个服务器中,在 win7 中通过filezilla将文件下载到硬盘,将虚拟机的硬盘文件映射成可读写的网络硬盘,将 mykernel 文件拷贝到网络硬盘中,断开网络硬盘,启动虚拟机。ok。 在windows下面: nasm好像有win版本。曾经用过。 但还没找到windows下的gcc编译成elf文件的方法,暂不知道该如何交叉编译。 link还没到这步,还不知道。

写操作系统-搭建自己的环境

1、虚拟机● 在VMware中创建一个虚拟机,硬盘10G,内存1G,1个内核。● 安装DOS7.1。安装时,选择Full installation,not install Add-Ons,not install AccessDOS,not Enable UMB memory and EMS。● 拷贝grub4dos文件到虚拟机硬盘。关掉虚拟机,在win7下将myos.vmdk映射成可读写的虚拟盘 z ,拷贝grub4dos文件到 z 盘,断开虚拟盘 z 。● 在VMware中启动dos,在autoexec.bat文件中增加ECHO Press any key to start GRUB or Ctrl+C to DOSpause >nulrem delay by command pingrem ping 127.1 -n 10 >nulgrub.exe● 拷贝grub4dos目录下的grub.exe、menu.lst文件到根目录。● 修改menu.lst文件,增加以下代码:title myosfind –set-root /mykernelkernel /mykerneltitle back to DOSquit● 拷贝自己的内核文件mykernel到C盘根目录。● 重启系统,就开始加载内核mykernel了。● 至此,可以备份这个虚拟机目录了,便于在其它机器上使用。● 以后更改了内核,只要把文件mykernel拷贝过来覆盖原文件即可。

2个ftp服务器之间对拷文件

当需要在2个服务器之间拷贝文件时,通常用客户端从一个服务器上下载文件,然后再上传到另一个服务器上。但是当传输的文件数量巨大时,这种做法就耗时耗力、得不偿失了。查阅资料、各种尝试,找到一个法子: 1、ssh登录到目的服务器,cd到需要放置文件的目录,su(转换)为目标用户如 su tom 。 2、通过ftp或sftp连上源服务器:sftp -P 1234 192.168.1.111 或 ftp … 3、设置为二进制传输模式:ftp下 binary;sftp下好像不用? 4、带目录下载文件:get -r abc 完毕 注意: 如果通过sftp方式拷贝,源服务器上的用户需要打开ssh登录功能,源服务器上要关闭ssh的rsa验证功能。 如果通过putty登录目的服务器,要打开putty的keepalives功能,以免中途中断。如果能用screen命令最好。 如果服务器上无法安装使用screen命令,可变通使用:在另外一个(第3方)linux客户端中使用screen命令,在screen中ssh到目的服务器,再顺着上述的步骤1、2、3、4执行。

Published
Categorized as 技术 Tagged

evai.pl免费荷兰php空间

网址:evai.pl 简介:2GB容量,月50GB流量。evai.pl是一款来自于波兰的免费PHP空间。空间主机位于荷兰。这款空间支持的站点数只有一个,申请一个帐号只能开通一个网站。单个文件最大10MB,最多支持100000个文件。申请很简单,5分钟就搞定了。空间没有任何的广告,访问速度很好。可以绑定自己的域名,提供免费二级域名。 优点:没广告。 缺点:确认邮件里的控制面板的密码要过很长时间才有效,才能登录(一天)。

俄罗斯免费域名邮箱Yandex

支持域名数量:很多;用户数量:1000;邮箱别名:支持;邮箱容量:10G;POP3:支持;IMAP:支持;SMTP:支持。 优点:不需要翻墙(注册除外)。速度还可以。通过yandex的smtp发出去的邮件没有插入广告。 缺点:常被封号。操作不明了。 注册页面: mail.yandex.com 域名管理页面:connect.yandex.com 按照注册页面一步步来就可以了。这里说一些特別的地方。 ◆ 电脑注册时,输入图形验证码时总是提示错误,导致注册失败。解决办法:用外网 IP 注册就没有问题了。即,只能翻墙注册。(2021-4-29) ◆ 注册时不需要手机号,使用一段时间后(1天,甚至只是一会儿),需要手机号码验证。解决办法:没想到免费的办法。淘宝一个Google Voice号码,切换IP到美国,验证这个GV号码,OK,什么烦恼都没有了,貌似还可以频繁换IP使用。(2021-4-29)

免费域名邮箱pingly

域名数量:1 用户数量:无限 邮箱别名:不支持 邮箱容量:5G POP3:支持 IMAP:支持 SMTP:支持 pingly首页:pingly.com/ 缺点:只支持1个域名。 现在暂时不能注册。2021-4-29

Migadu来自瑞士的免费域名信箱

支持域名数量:无限; 用户数量:无限; 邮箱别名:支持; 邮箱容量:1G; POP3:支持; IMAP:支持; SMTP:支持。 优点:速度较快,不需翻墙。 缺点:不支持 tk 等免费域名。(2020-6-9) Migadu 仅适合不用经常寄信的使用者使用(拿来收信,或者每天的邮件不多),因为它限制每日可“寄出”的邮件数只有 10 封。接收无限制,容量为 1 GB ,可使用转寄功能把邮件转到其他的信箱。 Migadu 使用方法非常简单,只要免费注册、将 DNS 的 MX 纪录对应到 Migadu 提供的纪录,即可通过它来收发 Email 邮件了。 Migadu 提供网页端的信箱服务,在线收发邮件,也可以通过过 IMAP、SMTP、POP3 来收发邮件。 至于如何把你的网域名称对应到 Migadu ,非常简单,直接进入 Migadu网页,照提示一步一步做就可以了。 Migadu 首页: www.migadu.com 网页版收发邮件:webmail.migadu.com/ imap: imap.migadu.com 993 ssl/tls smtp: smtp.migadu.com 587 starttls pop3: imap.migadu.com 995 ssl/tls 注意:通过smtp.migadu.com发出的邮件尾部有migadu的一句话广告。2019-7-20

Tiny Core Linux

Tiny Core Linux 是很小(10 MB)的最低限度Linux桌面。它基于Linux 内核、Busybox、Tiny X、FLTK图形用户界面、JWM窗口管理器,全部运行在内存中。它并非一个完整的桌面,也不完整支持所有的硬件;它只代表能引导进入一个最小X窗口桌面所需的核心内容,典型情况下可包含对有线网络的访问。这个最小桌面可以通过从在线软件仓库安装额外应用软件来进行扩展。 官方网站:http://www.tinycorelinux.net/ Tiny Core镜像有三款: Core (11MB)、TinyCore (16MB) 以及 CorePlus (106MB),其中core是命令行版, TinyCore (16MB)是图形界面板, CorePlus (106MB)功能就比较丰富了。一般直接安装TinyCore版本。 可在VMware中安装。新建虚拟机时,操作系统类型选择“其他”、“其他”,否则据说会有问题。但也有说选择“linux”–“ubuntu”的。安装时,从iso文件启动,选择docker处的“下载Apps”,选择菜单里的 Apps–Cloud(Remote)–Browse,选择安装TC-install-GUI.tcz,下载结束后docker处会出现一个TC-Install的图标,点击图标进行安装。可安装到硬盘,也可安装到U盘。这是我当初的梦想啊,最简单的u盘启动的linux。 TinyCore功能上还算可以,简单的图形界面,带有控制台和一般简单的记事本以及一些程序。一直以来,都在找这样的小巧的操作系统,感觉会非常有用。但是现在它真正出现了,又觉得似乎没有多大用处了。

Published
Categorized as 技术 Tagged

双系统(Win Ubuntu)时间不一致的解决

在同一台电脑上装了ubuntu和windows双系统,但是每次进入win后时间总是不对,总是比当地时间晚8个小时。每次在win7下调整好之后,但是再一次进入win7系统后,时间又变回去了。原因是两个系统读取时间的机制不一样。 原因 Windows 与 Mac/Linux 缺省看待系统硬件时间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Windows把系统硬件时间当作本地时间(local time),即操作系统中显示的时间跟BIOS中显示的时间是一样的。 Linux/Unix/Mac把硬件时间当作 UTC,操作系统中显示的时间是硬件时间经过换算得来的,比如说北京时间是GMT+8,则系统中显示时间是硬件时间+8。 这样,当PC中同时有多系统共存时,就出现了问题。 例如你的ubuntu设置的时区都为北京时间东八区,当前系统时间为9:00AM。则此时硬件中存储的实际是UTC时间1:00AM。这时你重启进入Windows后,你会发现windows系统中显示的时间是 1:00AM,比ubuntu中慢了八个小时。同理,你在Windows中更改或用网络同步了系统时间后,再到Ubuntu中去看,系统就会快了8小时。 在实行夏令时的地区,情况可能会更复杂些。 解决方法1:在Windows下修改为utc时间 方式1:在注册表项: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Control\TimeZoneInformation\ 下中添加一项数据类型为REG_DWORD,名称为RealTimeIsUniversal,值设为1 的键值。 方式2: 打开win10的设置,点击“时间和语言”这个选项,可以看到“时区”这个选项默认是“北京时间”。我们将“北京时间”改为“(UTC)世界协调时”即可。 解决方法2:在ubuntu下修改为本地时间 方式1: sudo gedit /etc/default/rcS 找到这一行:UTC=yes 改为 utc=no 方式2: 在ubuntu系统中,打开终端,输入以下指令: timedatectl set-local-rtc 1 –adjust-system-clock 以上命令是将你的硬件时钟设置为本地时区。如要将硬件时钟设置为协调世界时(UTC): timedatectl set-local-rtc 0 (这种方式在ubuntu18.04下测试可行。2019-4-20) 方式3: 先在ubuntu下更新一下时间,确保时间无误: sudo apt-get install ntpdate sudo ntpdate time.windows.com 然后将时间更新到硬件上: sudo hwclock –localtime –systohc